民主党派课题调研选题的策略原则

·杜亮·


  民主党派搞课题调研,虽然有地位超脱、人才荟萃的优势,但也有不少劣势,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料方面的严重不足,还有成果转化和意见被采纳方面的困难。与科研单位比,民主党派搞课题没有那么多专业上的人才和经费上的保障,以及课题从申报到评奖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比,民主党派的课题调研又缺乏雄厚的行政资源、资料来源和实地调查的方便顺畅,以及成果转化和意见采纳方面的直接有效。因此有人将民主党派的课题调研工作戏称为:一流的人才,二流的时间,三流的调研。显然,民主党派调研工作如果在选题上与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己所能获取的资料不相称,或者与自己参政党的地位不相称,或者由于对实际情况不了解而去做政府已做过或已在行政上采取措施解决的课题,即使调研文章写得再好,也会被束之高阁,成为一堆废纸,从而对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


  由此可见,研究、选择和确立调研课题选题的策略原则,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任务。它包括选题标准方面要把握的策略原则和选题方法方面可运用的策略原则。


一、选题标准方面的策略原则。


  1、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在选题上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个参政党,不是一般的群众团体,也不是学术机构,因此选题时首先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站在参政党的高度看问题,而不能从纯学术的角度或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要从体现政治、体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现参政党的职能的角度去选题和调研。例如,《水产养殖业污染环境问题成因探析》这个题目适合于科研人员专业性学术论文,就不适合党派,因为它是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而《尽快解决水产养殖业污染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就是个侧重从政治和行政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的选题,带有明显的政治性,体现民主党派参政党的职能要求,符合政治性原则,因而适宜作为民主党派的课题选题。


  然而,只注意到政治性是不够的,民主党派的调研课题必须把政治性和科学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因为若没有把握住问题内在的本质规律,没有把握住其科学性,政治上的对策思考也就会失去正确的基础,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和意见。再以上面提到的调研题目为例,虽然从党派的角度来看不应把探讨水产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原因作为重点问题来详细阐述,然而在文章中却不能不先找到水产养殖业污染环境的真正原因,因为这是文章着力要阐述的对策建议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科学性依据是政治性结论和措施意见的根据和基础。


  总之,选题把握上政治性与科学性要互相结合,不可偏废。只有当我们从政治的高度审视这个问题感到很有意义,同时从科学的角度又有能力弄清其本质时,这样结合起来的选题才有意义。


  2、前瞻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除了通过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实职直接参政外,经常和大量的工作是要通过建言立论来履行自己的职能,这就决定了民主党派调研工作的选题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建言立论只有在决策之前或虽然已决策但领导尚未发现存在问题之前,才有其实质性的意义,才能做到李瑞环所讲的“切实而不表面”。然而,任何前瞻性的选题都必须与现实的针对性相结合,这样的选题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选题原则方面的一项策略艺术。因为光有前瞻性,领导可能因为看不到其紧迫性而不去重视;而光有针对性,可能领导又已经有一套方案准备或已在实施,同样引不起领导的兴趣。做到前瞻性与针对性的结合,就能够为执政者提供启发未来工作的政策方案,同时又使领导了解到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的紧迫性和对策方向。


  民盟厦门市委在1999年完成的课题《关于发展我市教育产业的若干建议》就是一个前瞻性和针对性结合较好的选题,教育长期以来是作为事业来看待和运作,提教育产业,显然是看到了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市场经济改革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教育今后的发展态势,因此具有前瞻性。为什么又说这个选题具有针对性呢?因为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使得单靠政府投入单靠公办学校来推动教育发展的局面越来越难于维持,民办教育发展困难重重,也使得教育部门不得不面对如何发展教育产业的严峻现实。有了成功的选题,加上扎实的调研,最后这个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建议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改写成提案后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


  3、宏观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党派不是学科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机构,不是群众性社团组织,也不是地方行政机关,因此民主党派调研工作选题不应太专业化、分散化,也不应该选择一些琐碎和细小的论题作为课题调研的选题,这不合乎民主党派参政党的职能特点。民主党派应该围绕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这种参政党的职能特性决定了调研的选题必须坚持宏观性的原则,也就是


应该选择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调研的选题。


  然而,由于民主党派开展课题调研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资料相当有限,因此在选择课题上又必须量力而行,坚持宏观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不顾自身的条件,在选题上盲目贪多求大。在选题上要注意从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着手,要能够以小见大,特别是要注意选择不是全局却能影响全局的问题作为论题。同时在选题上要兼顾党派的人才特点和专业特点,注意扬长避短。民盟厦门市委2001年的调研课题《把厦门建成对台文化交流的基地》就符合宏观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选题原则。这个题目显然是一个较大的选题,当初确定这个选题时有的同志担心这个题目那么宏观,我们是不是有能力把它做好。后来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民盟厦门市委作这个题目是可行的。第一是因为我们盟内有厦门知名的对台文化研究专家,有一些到过台湾或在厦门经常与台湾客人进行文化交流的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第二是主管对台文化交流工作的市文化局是我们民盟的对口联系单位,我们双方关系良好,来往密切,我们的调研工作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事实证明,当时这个选题是正确的,调研工作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二、选题方法方面的策略原则。


  1、围绕重点与发挥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党派选择课题要突出一个“精”字,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具体来说,要做到“三找一结合”:即从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要点中找题,从社会和群众的议论热点中找题,从暂时被忽略而又关系今后全局的冷点中找题,与党派自身所拥有的人才特点相结合。要在围绕重点和发挥本党派人才优势特点中找到一个交叉点、一个结合点。


  2、自己选题与党委出题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各党派要发挥选题上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拓宽选题的来源渠道。有的地方采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经验。不少地方采取政协或统战部出题,党派参加调研,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我认为民主党派在调研选题上应多与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商量,这样可以加强选题的针对性,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在调研的进程中政府部门也更乐于配合,调研结果也更乐于采纳。


  3、专家咨询与成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党派确定调研课题应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要发动党派的基层骨干甚至普通成员参与选题,请大家提供选题线索,而后再把市委会确定的初选题目分发到基层骨干及成员中征求意见,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广大成员的参政党意识,有利于发现好的选题线索,调动广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创造性。


  同时,要请盟内外专家对调研选题进行反复讨论,加以论证,或者上门向盟内外专家虚心求教,倾听意见。要把成员参与和专家咨询、论证很好地结合起来。


  总之,民主党派课题调研的选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研究和运用选题的策略原则,将使我们的调查研究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成效。

  • 民主党派课题调研选题的策略原则已关闭评论
  • 6,362
    A+
    2006年05月29日
所属分类:参政议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