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外保障房:怎样让百姓更满意? 十分关注 2013.7.24 – 厦门电视台

 

 
  明辨是非,探究真相。这里是十分关注。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住房,是每个人的梦想,为了帮助低中收入家庭圆“住房梦”,我市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这一政策已惠及我市2万多个家庭、4万多人口。随着我市跨岛发展战略的推进,保障房项目也开始落户岛外,那么,一些从岛内搬到岛外保障房小区的居民,他们对岛外的保障房是否满意呢?我们先到集美滨水小区去看一看。
 
  在岛外的翔安,有一个目前我省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洋唐居住区,目前这里大部分保障房项目还处在主体施工阶段,但是小区配套的小学、幼儿园和社区活动用房,都已经先行完工。那么,这些新建的保障房项目为什么要转移到岛外?岛外的保障房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满意呢?我们来听听相关人士的说法。
 
  保障房建设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保障对象着想,从他们最实际的生活需求出发,完善交通、购物、就学、就医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时,提高保障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让住户住得满意,住得舒心,那么,岛外的保障房小区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好,感谢收看,再见。
 
  岛外保障房小区住得舒心吗?
  环境很好 空气也不错
  出去就是BRT 交通很方便 
  物业管理水平怎样?
  比如说绿化养护 我们小区做的档次甚至可能比商品房还要高一点 
  《十分关注》——《岛外保障房:怎样让百姓更满意?》即将播出
 
  记者在集美滨水小区见了陈开天和陈秀宝夫妇,他们一家是2011年从岛内的殿前搬到这里的。这对夫妻告诉记者,小区的环境很好,交通方便,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在这里住得很舒心。
 
  记者VS集美滨水小区住户 陈秀宝:(记者:你在这里住了三年 你感觉各方面 比如说交通什么的 方便吗?) 出去就是BRT 交通很方便 (记者:到岛内要多长时间?) 到岛内半个钟头就到了(记者:在哪里买菜呀)买菜底下就有超市 下午四点多这边私人都有来摆摊(记者:这边的环境怎样?)环境还可以 卫生搞得很好 跟我之前比起来那当然是更好了 现在都开起超市 开起店面 还有快餐店 什么都有了 有幼儿园 还有小学 小孩子上学什么的都很方便
 
  集美滨水小区住户 陈开天:(04:40 )环境很好 空气也不错 
 
  记者在滨水小区里遇到其他住户,大家都认为这个小区最大的优点是环境好,空气好,生活也很方便。
 
  记者VS集美滨水小区住户 王惠然:住了三年多(记者:出行的话方便吗)还是很方便的 有BRT(记者:买菜方便吗)方便 下面就有
 
  记者VS集美滨水小区住户 傅文锦 :(记者:你是哪年搬进来的)2010年搬进来(记者:你是从哪里搬过来的)从岛内湖里博士花园搬过来(记者:你搬进来感觉方便程度各方面怎么样)交通比较方便 有BRT 有公交车 (记者:你原来住岛内 现在搬到岛外会不会不习惯)退休了没有什么不习惯 环境还好 空气好 
 
  据了解,集美滨水小区从2007年开始建设,2009年底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一共有住宅5372套,目前入住的居民已达2902户,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岛内的保障性租赁房申请户,最近一批岛内预约完成选房的申请户,就有400多户。随着大批居民的入住,这里的小学和幼儿园都已投入使用。
 
  集美滨水小区管理处主任 李翔莹:小区第一期是2009年10月底建成 物业也是跟那个时间一样同时入驻的 小区总的一共是5000多户 现在已经入住2902套 (06:23 )我以前管的是商品房 现在是保障性住房 我觉得配套设施都很不错 包括小学 银行 商场 都有考虑到整个社区的需求 都有给予配置 /比如说绿化养护 (07:02 )我们小区做的档次甚至可能比商品房还要高一点 因为我们是请了专业绿化公司来做绿化养护的
 
  市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副院长 胡荣:这边的设施很完善 就是小学 幼儿园 还有景观也非常不错 其实市里在建这种保障房的时候 不管是岛内还是岛外 选的区位还是相对比较好的 像五缘湾 湖边水库 集美 管理也非常好 市民可以安心入住
 
  岛内不堪重负,跨岛发展是必然趋势。
  岛内允许居住的是150万人 现在已经达到260万人
  选择居住地点也要有长远的眼光
  一定要有长远的观念 你要看到五年以后 十年以后 
  《十分关注》——《岛外保障房:怎样让百姓更满意?》继续播出
 
  在岛外的翔安,有一个目前我省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洋唐居住区,目前这里大部分保障房项目还处在主体施工阶段,但是小区配套的小学、幼儿园和社区活动用房,都已经先行完工。那么,这些新建的保障房项目为什么要转移到岛外?岛外的保障房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满意呢?我们来听听相关人士的说法。
 
  民盟市委调研部部长 李桂娟:这个保障性住房从趋势上看 一定是向岛外发展的 而岛外的居住环境也是越来越好的 我本身也是住在海沧 我原先是住在鼓浪屿 现在住到海沧 应该说这个发展是越来越好的 从岛外居住的人口讲应该是越来越多 像以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从厦门(市区)到海沧比较不方便 大桥建起来后有公交车 但是公交车的人数是比较少的 随着这几年岛外新城的不断发展 配套不断完善 岛外居住的人是越来越多 
 
  相关人士认为,在厦门岛内容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我市将保障房项目转移到岛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岛外与岛内在生活配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岛外的保障房项目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生活是否方便,做到生活配套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甚至要有所超前。
 
  翔安区人大副主任、民盟厦门市委兼职副主委 齐晓玲:它的公共配套 公交出行 还有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这些配套 必须在居民住的时候同步投入使用 /我们老百姓一住进去 他必须要有一些商业的消费 所以 管理部门在建设的时候配套要有提前量 因为一入住就必须有出行 必须有消费 不然这会产生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所以希望在下一次建设完善的时候 更加考虑以人为本 完善配套 同步投入使用 让生活便利 出行方便 服务到位
 
  除了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外,政府能否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保障房申请户到岛外居住呢?相关人士认为,房价、租金,包括公交票价,都应该对选择到岛外居住的住户有所倾斜。
 
  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 朱奖怀:随着我们的保障性住房 向岛外迁移 那么公共交通的收费 要直接改革 现在我们在岛内 坐车坐到哪里都是一块钱 但是我们一跨岛 就变成两块了 来回一下 就是变成了四块钱了 是不是/我们的公共交通 收费都按照一块钱 那么这样的话 大家都很便捷 同时有一些交通 如果确实交通线路拉太长的话 要设置一些换乘的点 就是我到了哪个地方 很便捷地换乘 就能达到 同时又随着我们轨道交通 包括BRT 今后的地铁 包括我们的普通公交的发展 我们可能还要搞一些公交的枢纽站 通过这些地方 可以换乘 那么这样子的话 交通就很方便 
 
  随着我市跨岛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今后城市高端职能如商务、金融以及大型公建,也将逐步向岛外迁移,所谓“岛内”、“岛外”的概念,也将逐步消除。根据规划,未来我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将结合岛外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全部选址布局在岛外。有关专家表示,岛内要降低开发强度,逐渐收紧居住用地供给,不仅一般商品房要“出岛”,保障性住房也要往岛外走。随着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建设,像滨水小区这种宜居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在岛外越来越多,人们也将不再固守本岛,可以选择居住环境更加优越的岛外。
 
  集美大学教授 林地球:百姓要转变观念 因为从岛内到岛外 这只是一个心理的距离 厦门这个城市并不太大 因为从环境讲 岛外的居住环境比岛内居住环境要好 第二个 / 因为岛内允许居住的是150万人 现在已经达到260万人 超过了100多万 / 所以从生态修护 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的角度要求 厦门市岛内就不应该再建 到岛外来建 所以老百姓应该有生态平衡 宜居环境这么一个角度 应该转变这个观念 
 
  有关人士还认为,选择居住地点也要有长远的眼光,根据厦门轨道交通规划,集美滨水小区和翔安洋唐居住区,分别位于地铁1号线和3号线上。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 杨毅:我这两个点都在地铁线上 应该说交通是非常通畅的 要有一个长远的概念 当初我们的前埔 也是很多人都不去的 坚决不去 现在前埔成了城市副中心 所以你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 一定要有长远的观念 你要看到五年以后 十年以后 我觉得你十年以后 你会后悔 这块地方你拿不到 以后更远的都轮不到你了 所以这个观念 要发生一个转变 

  • 岛外保障房:怎样让百姓更满意? 十分关注 2013.7.24 – 厦门电视台已关闭评论
  • 2,136
    A+
    2013年07月31日
所属分类:民主监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