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陪老人过中秋 呼吁扶持民办养老院

中秋佳节家家团圆的日子,定安福利院里的老人们,也体会到了佳节的温馨。近日,厦门市人大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与民盟部分青年志愿者、机关干部来到定安养老院,买来中秋礼物,让养老院的老人体会中秋博饼的快乐。

    还没到约定的时间,定安养老院的气氛早早就热闹起来,一张张桌子都摆满了厅堂,延伸至大门之外,老人围坐在一起,跃跃欲试地期待着博饼的开始桌上堆满了博饼的礼品,一秀是牛奶,二举是洗发水等,虽然都是小物件但博的就是个热闹。“今天很高兴,气氛很好,我心情很愉快。”一位老人说:“这里的老人,过节的时候就图个热闹,这个活动非常好。”另一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黄老太太,已经88岁高龄,但仍旧由女儿陪同,来参加博饼。黄老太太的女儿说:“这个养老院非常好,工作人员也非常有责任心,老人住在这里,我们一家都很放心。”

    但是,定安养老院这个备受老人与家属好评的养老院,目前似乎正陷入困境。院长林女士说,寻找开办养老院的场地很不容易,养老院创办十年来,已搬迁三次,并且今年年底又面临着“搬家”的危机。“虽然这里房租很贵,但我们还是想在这里再多呆几年。”林院长说:“每一次搬迁都是大动干戈,实在吃不消了。”定安养老院所在的后江埭路29号1号楼,每月租金连水电就要4万元,养老院已经入不敷出,如果再来一次搬迁,养老院很有可能无力支持。

对此,许多住在养老院的老人都很不舍。“院长人非常善良,有时看见经济困难的老人,都接收进养老院,收费很低,碰到有些困难的老人,几个月都没交费,院长也不以为意。”养老院老人庄阿姨说:“所以院长非常辛苦,我希望政府能多扶持养老院,也希望爱心人士能够为养老院提供帮助。”一位老人的家属也说:“如果定安养老院真的办不下去,我们会很苦恼,如果能维持下去是最好的。”

民盟:五点建议 为民办养老院“指路”

    对于民办养老院,市人大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也有自己的想法:“养老,本是政府的职责,现在有民办养老院作为补充,就更应该受到关心和支持。”

    “我认为未来的养老机构可以走两条路。就是‘公办民营’与‘民办公助’。”他解释说,所谓“公办民营”就是,可以由政府来创办养老院,做好基础设施与硬件设施的建设,交给私人来经营,政府只需做好监管,既保障了养老院的条件良好,又不耗费政府部门的精力。而“民办公助”则是私人创办养老院时,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香港,养老院都是设立在社区里,便于大家去关爱老人。”朱主委说;“在大陆,也应该在社会上树立关爱老人的风气。”

面对民办养老院的现状,朱主委还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国有资产,首先要应用于民生,比如养老院。例如符合政策要求的,进行三旧改造的厂房,若要用做养老院,应该要优先照顾。”

    “二是床位补贴。民办养老院每张床位每月补贴仅100元,可以再提高一些。有些老人的确经济困难,但它们曾为厦门做过贡献,或者是厦门的老居民,不能因为经济原因把他们拒之门外。”

    “三是医养结合。社区医院可与民办养老院‘挂钩’或‘结对子’,一些普通的疾病,老人可以去社区医院就近看病,或者是医生上门服务,避免老人去大医院的麻烦。若条件允许,大医院也应该开通养老院老人就医的专门通道,供老人急病大病时使用。”

    “四是审批方面,门槛不宜太高。若有人要创办民办养老院,只要基本条件达到,就可以通过。民办养老院的创立,有助于树立关爱老人的风气,若是政府的门槛太高,也不利于民办养老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监管,更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

    “五是应该鼓励民办养老院成为志愿者活动的基地。鼓励志愿者们,多去养老院献爱心,给老人带去更多关爱。”

   

  • 民盟陪老人过中秋 呼吁扶持民办养老院已关闭评论
  • 1,811
    A+
    2013年09月26日
所属分类:民主监督  社会服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