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

 


                                           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 

                                                                                                                 ·李桂娟·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三大职能之一,是民主党派生存立命之本,也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要务,各党派都将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新的形势下,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面临人才、平台、制度、激励等多方面因素的挑战,探索一种新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各党派努力的目标。民盟厦门市委近几年来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参政议政新机制,参政议政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参政议政梯级人才格局。

      加强参政议政队伍建设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关键,善于发现人才,用心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努力营造人才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建立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发挥群体作用的参政议政人才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才能夯实基础,提起参政议政的重任。

     首先要抓重点人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队伍是由一支特殊的人才组成的,他们除了要具有智慧、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央及地方的方针政策,社会重点、热点等较为关注等素质,而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就是我们要抓的重点人物。各民主党派的班子成员、常委,他们不仅是党派的精英,也是各行业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们进行信息约稿,让他们担任课题指导等,能提供较高水准的信息,也能保证课题报告的质量,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凝聚人心,有利于调动整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党派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从党派选拔推荐出来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仅是党派基层骨干,也是所在工作单位的骨干,他们有参加人大、政协会议和考察、调研的平台,也有所在单位一线工作的经验,比党派其他成员有更多参政议政的资讯,更懂得参政议政的方法,同时也具备相应的参政议政的能力。抓住了这些骨干,能调动各基层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在基层组织中进行培训、带动,能有效提高基层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选拔、培训,锻造一支全方位参政议政队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涉及的内容广,渠道多,这需要我们从多渠道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除了把好入口关外,更重要的是在已经加入党派的成员中,及时发现,重点培养,加强锻炼,加强参政议政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课题选题的征集过程、信息稿件的数量质量、宣传报道的报道情况、成员参与大型活动的表现、定期召开新成员座谈会等渠道,及时发现参政议政人才,对表现突出的成员建立储备信息,形成调研骨干队伍、特约信息员队伍、宣传骨干队伍等,通过邀请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党派内部经验丰富成员等进行季度培训、专题培训,或不定期召开调研、信息宣传、成员经验交流、相关话题研讨会等活动,对参政议政队伍进行不同方式的培训,同时,采取动态管理,不定期调整队伍成员,让那些参政议政能力强、热情高的成员及时加入到队伍中发挥作用。第三要加强机关干部参政议政队伍建设,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民主党派机关具有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本党派上级部门的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把基层的诉求、信息等上传到党派的作用。党派机关的地位、职能决定机关干部必须是一支高质量的参政议政队伍,同时,作为具有纽带功能的机关干部,通过担任工作委员会秘书,基层组织联络员的身份,把机关参政议政的经验、好的做法介绍给基层,指导基层开展调研、收集社情民意等参政议政活动,并且,通过工作委员会、基层组织的活动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或提案线索,进一步跟踪、落实,这种双向互动,既锻炼和壮大了队伍,又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党派立体参政议政的渠道。

     有了参政议政的人才队伍,就要为他们提供多种有效参政议政平台,畅通参政议政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党派调研经费的增加,建立合理的调研机制,让更多的成员参与调研显得尤为重要。将课题下放给基层,为基层成员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丰富了基层组织生活,发现和锻炼了参政议政人才,形成的调研报告可作为提案、信息、政治协商话题、媒体关注的新闻等,一个调研成果,多方采用,取得多赢的效果。专题研讨是另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以党派的专家学者为主体,充分体现党派的特色和优势。民盟厦门市委配合民盟中央、民盟省委定期举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研讨会,对当前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存在的热点、难点及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邀请盟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与研讨,引起媒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党派除了开展与主界别相关的研讨外,还可以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百姓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这种研讨活动,让企业家等新阶层人士参与,把社会服务工作与专题研讨有机结合起来,让参政议政的目标落到实处。民盟厦门市委近几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四个破解”、鼓浪屿申遗、筼筜湖整治、调整产业结构等指导精神,召集盟内相关成员举行了“医疗改革”、“鼓浪屿文化与发展”、“综合整治筼筜湖”、“蓝色经济”等大型研讨活动,党派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新阶层人士的社会服务工作提升了价值,党派的影响力扩大了,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议政周”活动是许多民主党派一贯坚持的参政议政活动,如何在新的时期加以创新,是各党派努力的方向,民盟厦门市委在坚持每年5月和10月开展议政周活动外,创新主题议政、分段分块议政、联合议政新平台。在基层支部、总支开展议政周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年的重点、热点,盟市委给出话题,组织相关基层组织开展联合议政活动。如,厦大总支与湖里总支、厦大总支与思明总支,集美总支与思明总支,集大总支与集美总支、同安总支、翔安支部等均开展过联合议政活动,让专家学者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议政活动,进一步壮大了党派参政议政队伍,提高了能力,扩大了影响。无主题座谈会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参政议政平台。无主题座谈会根据各级人大、政协会议征集议案、提案的需要,召集各工作委员会,通过座谈的方式,不设立话题,大家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等提供线索,专委会再组织成员进一步调研、论证,形成完整的有案由的议案或提案,在“两会”上提交。这种由下而上,高枝嫁接的参政议政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了参政议政的有效性。

       三、建章立制,形成党派参政议政保障机制。

       参政议政是党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持之以恒且不断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让参政议政队伍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热情不减,显得尤为重要。课题调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做好了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反之则伤害积极性。民盟厦门市委建立了严格的课题调研制度,如:课题征集、论证、招标、签约等,同时有专门文件规范课题经费使用办法及成果转化途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党派又一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一个好信息能为党和政府解决重要问题。而良性的约稿制度能保证好的信息和源头不会枯竭。民盟厦门市委采取平时约稿制度,即两个月或一个季度由盟市委向信息员队伍出题,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稿;结合重要时段向重点人物、专业人士约稿制,能保证一批高质量的信息稿,这种重点与平时相结合的信息约稿制,既保证了量,又确保了质,效果非常明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参政议政工作也是与时俱进的。加强参政议政队伍培训,不断更新其知识,拓宽其思路,必须要有合理的制度保证。定期培训制度有利于队伍的稳定,聘请高端人员授课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能力;现场经验交流,更能感同身受,触类旁通,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这些培训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参政议政队伍。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还要建立必要的激励制度。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激励方式可采用制度保障,制定明确的奖励办法,通过每年的参政议政表彰会,鼓励士气,振奋人心,提高党派参政议政的紧迫感和自信心。提高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并创新机制,同时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在强内因的同时,合理利用有利的外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系民盟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文收录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二次理论研讨会文集。)

  • 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已关闭评论
  • 2,707
    A+
    2011年01月28日
所属分类:文苑百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