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的树和水
荔波的树和水
李世平
去过贵州荔波的人,回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太美了,简直是仙境;一是说除了树和水,啥也没的看。一次采风的机会,我到了荔波。路上广告牌写“魅力荔波,我心荡漾”,我想,单凭“荔波”二字的字面,就很美,风景应该也不差的。荔波是一个县,很宁静,环境好,看得出是随着旅游的兴盛而兴起的一个地方,这里处于贵州的东南部,离贵阳较远,车程要六、七个小时,到广西境内的南丹等县市反而较近。核心景区离荔波县约三十公里,由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峡谷和樟江风光带组成,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苍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世界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残存森林最为珍贵。前几天,由于连续的暴雨,这里的水特别丰沛,原本一道由六十八级叠水组成的瀑布,变成了一条汹涌澎湃、气势如虹的河,咆哮的水流撞击着水中的巨石和大树,一路快速地奔向樟江。水流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致于“不择线路”的冲向游人行道,一层薄薄的水覆盖着整条路面,人们手提皮鞋,赤脚走在这特殊的“水路”,倒也有无限的清凉和小小的刺激。这情景颇有点象福建白水洋那奇特的景观——大片平坦的岩石上,流淌着平缓的水,水面刚刚淹过人的脚背。此时,太阳透出云缝,在这水气氤氲的空间漫射,出现了几条短短的、漂亮的彩虹。许多游人刚才对空朦虚无的水景似乎不太来精神,看到彩虹倒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认为看到彩虹是吉祥的。导游很知道现在游人这种心理,看到彩虹,就顺势说些吉利的话,引得那些老觉得“啥也没的看”的游人频频点头,似乎只有这样才算看到像样的风景。有一道瀑布很美,从上逶迤而下,在林中穿行,水流疏密相间,大水道“重若崩云”,小水道“轻如蝉翼”。白色的水周围除了一大片翠绿的山林,再没有其它物体或其它颜色。完全体现了一种宁静而纯粹的美,一如日本绘画大师东山魁夷画中的意境。
此时,阳光从逆向晒在布满雨水的树梢,树叶泛着细小而刺眼的亮光。我走近树下,轻轻地摇曳,一会儿,身上就落满了冰凉的水珠,受惊的小鸟展翅飞去,在林间留下了清脆的啼声……瀑布下有大片的“水上森林“,很是奇特的。成片的树林下是一泓平静的水,倒映着树木,似乎把树木拉长了、倒置了,分不清是水中树还是林间水。弯弯的石径和木栈道将人们引入其中;阳光若有若无地在林间穿透、变幻着光线的角度,树林、水影的色调也随之不停的变化,轮番展示着美丽的画面。我想,在此写生的画家不知该如何下笔,这样的美怎么表现呢?甚至,我想,假如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我们还需要绘画作品么?
不远处,是鸳鸯湖,这绝对是一个我所见到的无与伦比的美景。水道错综、复杂,相距本来只有一公里的湖面两头,划船却需两、三个小时。此时,已是黄昏,太阳正在西下,晒了一天阳光的湖水升腾着一层水汽,似乎静止的悬在湖面,将在湖面挺立的几棵笔直的大树分成上下两段。白色的雾状水汽在树林间轻轻地缠绕,划船的人们在迷茫的空间忽隐忽现。上下深绿色的树木和湖水,把整个天地充盈。可以武断地说,我想像不出,传说中的“仙境”能比此刻美多少。只是游人的嬉闹声,让我时刻不忘这是尘世。
不就是一些树木么,不就是一些水么,怎么会让人这么陶醉呢?或许答案就是简约、纯粹,所以美到极致。当然,我们又无法拒绝物质社会的奢华和喧嚣,于是,跑到荔波这样的地方说她美。的确有些矫情的成份。也许为了让只有树和水的这个地方有一点“人文”意味,人们将这里一座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的小七孔桥,作为这里的标志性景点和景区名称——我总觉得,似乎没什么必要。
(作者系民盟厦门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厦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