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勤勉、热诚豪爽的翁铭泉先生,在厦门乃至福建省、新加坡、台北、金门等地广受好评、口碑甚佳(名将叶飞墓园碑文由其以隶书体书写镌刻)。早就该采访这位“厦门书协对内对外起中坚作用”、曾任民盟市委委员、市政协委员,现任民盟省书画学会副会长、民盟市委文工委主任、市书协副主席的良师益友了。然而,主要由于翁先生多年的一再谦让,笔者竟延至此时成行。
作为“粲然室”(虞愚取名并题额)的室主,品艺双馨、硕果累累、爽朗大度、笑口常开的翁先生确实是灿烂——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941年出生于鼓浪屿的翁先生,自小爱好美术、书法,作品在中小学就名列前茅。但因家贫无法深造,早年即步入社会,从事誊写、电影美工和广告设计,他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中国包装装潢函授大学至结业。上世纪60年代,20多岁的翁先生时常到老前辈书法名家罗丹家求教,从德高望重、宽厚慈祥的罗先生那里,他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教益。当时,要得到一册书法篆刻的范本极难,遭逢“文革浩劫”,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都被当成“四旧”批判,碑帖在书店里绝迹。翁先生和一批爱好者多方搜求,借到好碑帖就“土法上马”,经细心钩摹,刻钢板油印,再装订成册,这时,还得将字序打乱,以避“封建毒素”之嫌。这些油印本有《金石大字典》、《毛公鼎》、《散氏盘》及汉隶等10多种。其时,幸见一本海外版齐白石印谱,翁先生如获至宝,立马用广告颜料从头到尾把几百方印一一钩摹下来,装订成册,作为学习的范本。除了罗丹外,翁先生还时常登门向虞愚、高怀、许霏、林英仪、张人希、谢澄光、余纲等名家请教。翁先生的虚心好学是遐迩闻名的,谢澄光先生(原市文联主席)以诗赞曰:“毫芒生磅礴,方寸任蜿蜒。乐善多良友,虚怀自粲然”。
翁先生擅长篆、隶书,尤精篆刻。隶书师承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理事罗丹,继而广临《张迁》、《衡方》、《礼器》、《华山》、《石门颂》等汉代名碑与摩崖石刻,结体宽博、端庄典雅、雍容大方。篆书尤擅大篆,得力于《毛公鼎》、《散氏盘》等商、周金文和《石鼓文》,气象浑穆、苍劲朴茂,富有金石韵味。布白讲究参差自然,尤见其深厚功力。篆刻从追求光洁艳丽、清新雅逸的“西冷八家”入手,进而从秦、汉古印笔与刀的交融中追求金石韵味,再从研摹齐白石的印艺中增加了雄强的气魄。近十多年来,又深研赵古泥、邓散木诸名家的印作,并从学于著名金石、书画家张人希先生,尤其对邓散木印艺中分朱布白独到的章法深有体会。对此,张人希先生评价:“他受邓散木影响较深,能纵横兼端庄,颇得其精髓。”“铭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达到入而能出,融会贯通,形成高古典雅、洒脱鲜活的个人风格。”他为方毅、迟浩田、张万年、尹瘦石、沈鹏等名家所刻名章,无不线条雄劲奔放,笔断意连;刀法稳健老到,斑驳天然;章法参差错落、虚实相生,极具齐白石、邓散木意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翁先生在学海中奋进,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展览,在“金龙杯”书画大赛和“祖国万岁”全国书画展中荣获优秀奖。书法作品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名人书画邀请展”,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授予铜牌纪念,作品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被刻入山西壶口“黄河碑林”、河南开封“翰园碑林”、山东曲阜“论语碑林”、陕西华阴“华山碑林”和福建南安“郑成功碑林”等。作品发表于《书法》杂志、《书法报》等全国性专业报刊。《福建画报》、《厦门航空》、香港的《收藏天地》、菲律宾的《商报》、民盟主办的《福建乡土》、《福建民盟》等都曾专版介绍他的书篆艺术。1991、1996、2000年,他三次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作品展,荣获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颁发的“为新中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荣誉证书。1998年参加厦门市艺术家代表团赴金门举办“金厦风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颇受好评。2003年12月,厦门市文化局、文联、民盟在市图书馆联合为翁先生举办书法篆刻展,这是他退休后首次向家乡人民汇报。展出的80件作品各体皆备,琳琅满目,书写材料及创作形式新意叠出,令人耳目一新。电视及厦门各报均作了专题报道,成为厦门市书法界一大盛事。2004年,他参加厦门美术家代表团赴日本友城进行艺术交流,增进了中日友谊。
高怀先生有诗《题翁铭泉篆刻集》,可概翁先生成就:“翁君治石不知倦,摩挲研探过夜半。娴刀缪篆通金文,法宗周秦师两汉。垂金屈玉舞蟠龙,苍古险绝似崖岸。深锼浅镂出天然,章法谨严杂萧散。”“精湛得力造化功,神妙欲追王山农。游刃铮铮追三铁,声名籍籍四海崇。”
辛勤服务 真诚奉献
1980年3月,厦门书法篆刻研究会在著名书法家罗丹家成立,翁先生即为22个首批会员之一。1982年4月正式成立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后,厦门市书法篆刻活动日趋活跃繁荣,长时间里,翁先生始终是最积极的成员和主要骨干之一,曾连任两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和一届副主席。他发挥书篆俱佳、人缘好、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美术装潢设计的优势,先后参加编辑、出版了《厦门书法》、《浩气常存——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30周年海内外名家书法选》、《高怀墨迹》、《厦门书画院藏方毅墨迹选》、《罗丹书法艺术》、《谢澄光书法选》等专集,在2004年纪念罗丹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中,又协助出版了《罗丹书法》大型画册。厦门书画院副院长林英仪曾赞扬翁先生:“在厦门书协对内对外交流工作中,他发挥了中坚作用。”
参政议政 热心盟务
1984年即入盟的翁先生,曾任民盟市委委员、两届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被聘为第七届市政协委员、去年又连任省书画学会副会长。多年来,民盟组织《厦漳泉盟员书画展》、《闽南乡土书画展》、《盟员为四化服务成果展》、《书画名家献艺笔会》、《盟史图片展》、《新加坡画家吴在炎画展》、《广东画家陈苏增画展》、《浙江书画家赵志远、张关卣、周培安三人书画展》、《福州画家朱文铸画展》等书画展时,翁先生从作品的征集、裱褙到布展、宣传报道,都十分仔细认真地忙前忙后。他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周到细致、热情大方已为人们公认。多才多艺的翁先生对美工和摄影也在行,他时常以此热心地为民盟开展的各项活动服务。曾经担任文化支部联络员的笔者还清晰地记得:1984年民盟市委第6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会标是翁先生制作的,字体浑厚端庄,为大会增色不少。大会以及此后的联欢会、1986年到劳教所、1987年到看守所的帮教活动、1988年外出参观、香港回归时的庆祝活动、接待海外社团及文化知名人士等,翁先生都积极组织、热心参予并亲自负责摄影,市民盟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是出自翁先生的。在民盟省市委组织的多次活动和专题座谈会上,翁先生都积极发言,如对旧城改造时,他提出应注意保护名人旧居,政府应重视,拨出专款逐步建成一些名人纪念馆;对正在建设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应提前着手收集已故名家书画,避免一再流失;在对台文化交流中,他建议要多发挥盟内书画家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双向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他还曾接受记者采访,以民盟文工委主任、源宝斋画行总经理的身份,对厦门市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开发及前景发表看法,2005年3月13日《厦门日报》的“画苑”版对此作了较详细报道。
学海无涯,艺海亦无涯。以“剑胆琴心”自励的翁先生正戒骄戒躁、与时俱进着。谨以高怀先生诗句与之共勉:“钤诸翰墨长精神,但愿千秋同不朽。”
(原载2005、6《厦门民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