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 1997年白少山从民盟厦门市委会秘书长岗位上退休后,被聘为厦门市民主评议行风代表。在8年多的行风评议工作中,他深入机关企事业,明察暗访,倾听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和沟通,提出整改意见,受到好评。先后被表彰为省、市纠风工作先进工作者,2004年又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授予“市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白少山先后担任过市行风评议小组副组长、联络员和组长等职务。几年的行评工作他深有感触,他说厦门岛内及幅员广阔的岛外,有些单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行风不正的问题,现在群众思想觉悟高、要求高,一发现问题就举报或投诉,每年市纠风办在户外举办的咨询、投诉活动中,他和其他代表都要接受数以百计群众的咨询和投诉。群众的关心与支持,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因工作需要,他和其他代表常到同安、海沧、集美,有时还得远赴泉州、漳州、东山等地。职责所在,辛苦不必说,而在纠风过程中虽遇到不少困难,都能努力去克服,解决。他为净化行风和加强行风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做了些工作。2002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下午,时为副组长的白少山与组长卢丹青(原民进厦门市委会主委,已病故),不事先通知校方,一同去几所学校暗访。两位老同志转乘几次公交车,从市内学校到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走走看看,终于发现一些问题:有一所学校校园里,四处停放学生自行车,校园显得杂乱无章,他们出示行评代表证,找到校领导与他们交换意见,建议对学生自行车的停放要加强管理,停放要有专门的地方,做到秩序井然,学校领导当即接受建议并表示立即整改。他们又了解到该校未经批准,擅自收费,一学期每辆自行车收取5元停车费,这是不合理的。后来,他们向有关部门反映,终于取消了停车费,受到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好评。在一所学校里,他们发现黑板报上有学生乱写不健康的语言,影响校风,便向该校领导反映,也及时得到整改。后来,他们再到最后一所学校查访时,已经是中午12时半了,该校领导请他们共进午餐,被他们婉言谢绝。暗访回家,已是下午一时半了。
有一次,白少山带领组员,下到某单位了解情况。在汇报会上,单位一把手在汇报工作时,正儿八经地拿着几张打印稿,抑扬顿挫地朗声读着,内容都是谈工作成绩,不谈存在问题和如何整改。他们听着听着就犯困了,白少山只好打断汇报人的发言:“你们工作成绩都写在纸上,还是实事求是谈些问题和整改意见吧,这样才有利于行评工作的开展”。把会议引到正轨上来,终于取得预期效果。
还有一次他们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某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低,在群众中产生不好影响。白少山和组员决定来个暗中查访,摸清实际情况。时值下午上班时间,他们走进服务大厅时,眼前的一幕令他们目瞪口呆:吊在屋顶上的电风扇呼啸着,两三个男青年东倒西歪地倒在沙发上打着呼噜;几个男女围着一张小圆桌甩着扑克打“80分”,大呼小叫,有些男的还光着膀子。他们上前叫醒了酣睡者,然后对着一群犯傻的年轻人问:“你们不用上班啦?”后来他们将情况向该单位反映,迅速得到整改。
又是一次的暗访。老白他们来到厦门海关货场,发现码头上的货物大量积压,经询问在场的一些企业业务员,了解到是由于企业前来办理货物出关的手续多,一等有时十天半月的,甚至长期置放。他们感到这将影响到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以及引起到厦门投资办厂的台商和外商的不满,最早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四个台商投资区的厦门形象将受到很大的损害。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暗访了隶属厦门海关的泉州海关、漳州海关和东山海关,发现这三个海关程度不等都存在着问题。搜集了不少“证据”后,他们在与海关领导座谈时,就这一“瓶颈”现象,建议海关从抓行风建设入手,端正服务态度,简化办理进出海关的程序,加速通关,提高工作效率,使海关与国内外各关口的物流,得以良性地“血液循环”。此事引起海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迅速整改,提高通关速度,受到台商、外商的赞许。他看到厦门海关的行风建设卓有成效,由此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机勃发的态势,感到无限的欣慰。
纠、评、建,是民主评议行风的三个紧紧相连的环节,在行评工作中,他们除了做好“纠”、“评”工作外,也很重视在“建”字上下功夫。例如:厦门电业局在抓行评工作时,结合本单位情况,于2003年3月自创并启动了人员管理常自律、物品管理常整理、环境管理常改善、现场管理常规范、后台管理常规化(通称“五常管理法”)建议收到很好效果。当年8月中旬,全省电力系统在市电力局召开推广“五常管理”现场会,白少山应邀参加会议。此后,他觉得“五常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素质很有借鉴之处,就在征得市纠风办同意后,将他们组参评单位海关、火车站、卫生局、质监局等负责行评同志,请到市电业局,现场参观营业厅、95598呼叫中心等。而后,请电业局一线人员作介绍,请大家座谈,这次活动,收到立竿见影效果。厦门电业局在行评工作中在“建”字上下功夫,反响很好。
白少山参与市行评工作范围甚广:教育、卫生、海关、交通、火车站、计生委等20多个单位。他一边工作,一边搜集材料,一边思索。后来,他与同志们商议,向市纠风办建议出一本书,把参评单位行风建设的经验、行评代表的感想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市纠风办直接领导下,经行评代表和各单位有关同志半年多的辛勤劳作,一本20多万字名为《民主评议行风大家谈》的书,于2002年9月在内部出版了。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影响,很多单位和个人都上门索书,尽管印数不少,但还是供不应求。他说,行风建设是全社会的事,大家喜爱这本书,说明行风建设已经逐渐深入民心。白少山退休后,除了一直参与市纠风工作外,还力所能及地做些其它事:在他居住的仙阁社区,经他建议,办了《仙阁松涛》,这份小报由他一人编辑,至今,仍在出版;他还协助民盟厦门市委会编辑内刊《厦门民盟》;偶尔也给报刊、电台写些稿子,单在2004年,就在市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评说”栏目中,播出有关节约用水、用电,注意交通安全等内容的稿件,达20多篇……访问结束前,他淡淡地对我说:“过去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没什么好提的,重要的还是在今天和明天……”
(原载厦门市委老干局编印的《晚霞生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