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犹炽荐轩辕–记厦门市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曾金榜


      年逾花甲、精干务实的集美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金榜是个“老政协”了,他担任厦门市政协委员、集美区政协常委10多年,现在虽然退休了仍然续任这些职务,此外,他还被聘为2001年厦门市民主评议行风代表、市海关督察员、区廉政监督员、勤政巡视员、民盟省委专家组成员,担任民盟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市委调研委员会主任、民盟集美区总支主委等。


      退休前,老曾长期打拼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上,他不畏艰难困苦,勤奋攻关克险,先后有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有三项省级一等奖)、19篇科研论文获奖(其中有一篇全国二等奖、二篇省级一等奖),被农业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民盟省委、民盟厦门市委授予先进荣誉称号32次(其中获农业部“农技推广”、省各民主党派“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市政府“纠风工作”先进个人各一次)。


      退休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老曾常以“历尽风雨丹心在”、“清清白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位卑未敢忘忧国”、“金钱地位淡如水,盟格人格重如山”的警句自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受到从中央最高决策层到各级领导及普通百姓的重视和赞扬。他曾疾书四千多字的《当前农业面临的6大问题与对策》直寄江泽民总书记,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表示感谢的复信,《福建人事导报》、厦门市政府办公厅编的《要事快报》报道了这件事和信中的6条重要对策,《福建人事导报》的文章《心系国是的曾金榜》报道“这封信受到中央最高决策者的重视,足以说明这份答卷的份量”;他曾参加全国人大法制委举办的农业法研修班撰写了《耕地大量丧失的原因与对策》,发表于《福建政协通讯》,被省农业厅评为优秀论文;他曾撰写《纪念全国土地日,保护耕地稳基础》,被《福建农业》作为刊首文章发表,引起较大反响;他曾应邀参加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召开的学习、贯彻农业法座谈会,发表了许多中肯意见,厦门电视台对他作了重点采访并于当天黄金时间播出;他曾提交几十件提案,其中《加快特区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民盟厦门市委的意见在市政协大会上发言,在《厦门日报》上登载,《必须痛下决心改革农业领导体制》、《我市农业产业化对策探讨》、《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五个突出矛盾》分别被《厦门政协》、《政协快讯》、《八闽快讯》、《特区快讯》采用,受到省、市党政领导的重视;;他曾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向民盟中央写了长达7000多字的反贪肃贿意见书,由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转送;他曾在《福建盟讯》、《厦门政协》、《厦门盟讯》发表《反对腐败要动真格》、《关于在全国一百个县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试点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反贪肃贿斗争,加强廉政建设》等文章;为反腐倡廉再尽一片良苦之心;他曾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了一份《关于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加快起用优秀人才》的建议,反映组织人事工作的种种弊端并提出改进意见,他特别提到用人要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八字原则,得到中组部表示肯定的复函;他曾接受牵头调研把集美区建成双文明先进区的任务,从当年正月初一到十三,连续苦熬13天圆满完成任务……老曾当年真不愧是“沐风栉雨勤探研,激浊扬清竭忠智”。


      退休后,老曾婉谢了一家台资企业的高薪聘请,虽然他家经济较困难(妻无工作、子因工伤被辞退、女儿长期生病在家)。他想,一进台企大门,势必难以再为社会多尽点良心与职责。退休后他还担任着十多项社会职务,他深感党政领导和盟组织的信任与期盼,他有许多在职时无法力行的心愿要实现。首先,最让他牵挂的是农村劳力过剩、有的农民生活仍十分困苦,为此,他退而不休,克服患有冠心病、关节炎等病痛,“变本加厉”地日夜奔波,热心于参政议政,经常一天忙碌十几个小时。他带领民盟盟员及相关农技人员下乡村、到田间、进农户,针对农村不同状况和各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写出了《关于我市农村剩余劳力出路问题》、《我市扩大农村内需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受到省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分别被《厦门特区快讯》、省党办的《八闽快讯》全文刊登,2000年6月被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积极参与民盟市委确定的重点课题《加快厦门特区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调研,该文在《厦门日报》、《厦门月刊》发表并于2000年3月被《厦门月刊》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他积极参与民盟市委确定的重点课题《缩小我市城乡差别,把发展战略向岛外转移》的调研,该文在《厦门月刊》、《厦门日报》、《厦门商报》、《海峡导报》先后发表,并在2001年市政协大会上作为民盟的大会发言,受到好评;1999年9月他参与中共集美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局重点课题《集美区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研究报告》,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一等奖;2000——2001年他参与区委区政府两个重点课题《大力创建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富余劳力转移》的调研,受到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退休以来,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难点、冷点,老曾通过深入调研,先后以提案、信息、议政表、建议信等形式向各级领导反映重要社情民意40多条,大多被重视与采纳并切实解决了一些问题,其中〈必须痛下决心改革农业领导体制〉被全国政协采用;《加强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务必解决五个实质性问题》、《务必重视科技成果评定中的腐败行为》在市《政协快讯》刊登;配合民盟市委调查撰写的《必须尽快清除远华字样公告、消除政治影响》,受到市领导重视与批示并尽快得到解决;《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五个突出矛盾》、《果农的心声》分别被市《政协快讯》、《特区快讯》采用,受到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并采取了应急措施;以政协委员和民盟组织名义撰写的16件提案受到市、区政协的重视并提交承办单位处理,如《关于大力整治违章建筑的紧急呼吁》、《关于整治厦门海堤的意见与建议》、《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财产登记、核实与查处的意见》、《切实加强基层公安队伍的建设》、《应改善居委会干部的待遇》、《在行风评议中要保护敢抓敢管部门的积极性》等,承办单位都给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答复,切实解决了问题;《关于切实加强集美区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见》被区政协作为重点提案于2001年5月间组织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进行现场视察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环境卫生整治;《关于切实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意见》受到市委宣传部的重视,市电视台作了采访报道,《厦门政协》予以刊载;《三讲教育应见诸行动》、《法不一则忧患多》、《尽快解决特区土地开发政策不活问题》等在民盟市委的《议政专刊》发表,引起较大反响。


      退休以来,老曾以市政协委员、民盟集美区总支主委等身份,在各种场合努力建言献策,认真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用”,在今年4月召开的集美区民主党派“农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座谈会上,老曾提出四条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采纳;在5月召开的区“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老曾作了专题发言,中肯提出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必须切实解决的六大突出问题,这六条建议被区委、区政府以《情况通报》专题刊出,影响较大;在6月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三个年建设”通报座谈会上,老曾针对“工业园区建设年、城镇建设年、农业结构调整年”的现状与前景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受到与会领导及各党派的好评,在《情况通报》上重点刊载;今年7月,区政协、区统战部召开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座谈会,老曾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他在表示衷心拥护的同时,提出要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三个问题:一定要讲求实效,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给人民留下遗憾;一定要抓住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六个突出问题,即决策、体制、政策、科技、市场、投入,切实解决;一定要把“三个代表”学习与反腐倡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人民公仆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老曾的发言博得与会者的热烈鼓掌赞许,《集美政协》全文刊载了他的发言稿。


      退休以来,接连被厦门海关聘为特邀督察员、区廉政监督员、勤政巡视员以及公安、地税、农业、卫生、人事等部门的廉政监督员,老曾尽心尽责,铁面无私,弘扬正气,鼓舞士气,令人敬服。他对厦门海关的“三讲”教育、集美区卫生系统存在的一些行业不正之风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民意,在掌握确凿事实的前提下,在有关场合进行严肃的面对面的反馈并提出可行性改正意见,令被批评者口服心服;在集美区农业局率先进行体制与机制改革遇到阻力与困难时,老曾挺身而出,支持正确,反对错误,排除干扰,为顺利改革作出了贡献,区领导及农业局党总支书记十分赞赏,区委书记敬佩地说:“你们民盟很有一股正气,从历史上的‘七君子’、李公朴、闻一多到现代,都有一大批仁人志士,这股正气很可贵,我很赞成一个地方一定要有正气才能把各项工作搞好。”


      老曾是个刚正不阿、勇于仗义执言、经常闲不住的人,这在那个不正常年代使他历尽坎坷。他曾被列为“中右分子”,曾入狱三年,曾被批斗后送去“劳动改造”,但这都无改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生坐标。在今年民盟厦门市委召开的民盟建盟60周年庆祝会上,老曾发言:“入盟十五年来,在盟的先烈忧国忧民精神的感召下,在盟组织的哺育下,我做了一些实事,但这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面对新世纪新任务,我要以新思维新高度继续做出无愧于民盟盟员的贡献,我要努力在这世上多增添一点光明!”


 

(原载2001、12《福建统一战线》,2000、3《厦门政协》,1998、5《福建盟讯》,1997、6《厦门盟讯》等)

  • 余热犹炽荐轩辕–记厦门市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曾金榜已关闭评论
  • 3,085
    A+
    2006年05月29日
所属分类:盟员风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