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夕阳红、助力中国梦”先进典型系列报道之七:平凡之中的智慧人生——集美大学 林地球同志先进事迹

 

林地球同志,1945年6月生于厦门,1963年双十中学毕业后离开福建到北京上大学,1995年从武汉理工大学调厦门市集美大学,2005年6月退休。集美大学正处级干部,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民盟厦门市委常委,厦门市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媒体公认的环保专家和交通专家。

 学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从事的是高校环境科学教学与高校行政管理。1972年开始从事环保工作,1980年开始高校环保教学工作、是我国第一代环保工作者与高校环保教员。1980年作为中国环保代表团成员与西德交流环保技术,是我国建材行业早期知名的环保工作者,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委员会的顾问和创始人之一。 2005年6月退休后,林地球同志致力于民办高校教育、环保、规划、科技、经济、交通、旅游、民主监督、对台工作、参政党建设、统战理论研究等问题建言献策,近十年来有这方面文章就有80多篇,近15万字。

2006年厦门市教育局要开始对市管民办高校开展评估工作,林地球同志当评估专家组组长。因为是首次对民办高校评估,所以先调研和制订了合乎厦门市况的评估标准,再对各民办高校进行评估,为厦门市民办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做出贡献。

2006年厦门市开展申报城市数字城管工作,林地球同志做为课题组骨干参加了调研,后为了培训网格化城管人员,任命他为城管督查队长,每周三下午负责讲解条例和分析案例,对网格化城管人员进行培训。此项工作共进行了四年至2009年,为厦门城管科学化做了大量工作。

林地球退休后,兼任了厦门市首任市长专线督察员、市出租车协会顾问、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督员、市公交集团监督员、厦门电信监督员、集美区科协副主席、福建省民盟专家组成员和高教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市民盟常委及科技委员会主任与经济委员会主任和老龄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积极建言献策出“金点子”,是厦门媒体公认的环保专家和交通专家。每年接受媒体采访约有30至50次,是《海峡导报》每年厦门市两会期间的十个专家之一,负责对两会建言及解答两会提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厦门电视台《沟通》、《十分关注》、《视点》等栏目常邀请的嘉宾,谈环保、生态、科研、交通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媒体为社会发展助力,受到任职单位和媒体的表扬与肯定。

退休八年来,他为社会发展出点子与建议写了近百份材料送交有关部门。如厦门大桥与海堤合为一体综合规划进出岛,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缓解了拥堵。又如BRT一号线分为A与B二条线路,起到了节能与减少运力浪费的效果。还有关于领导人及pM2.5问题的建议等均受到省级表扬。为了提高高校待遇写了“高校地位与心态“、和为了集美大学师生出行方便,多方协调长达三个月,终于恢复公交车在集美印斗路口站停靠上下客问题等等均为百姓办了一些实事。

八年来被邀参加了厦门市一些社会发展课题的调研工作。如厦门市的淡水资源问题、厦门市地下空间开发问题、厦门市智能交通问题、厦门市食品安全问题、厦门的士的运营管理问题、厦门市数字化城管的建设问题等,这些课题成果常被作为厦门两会大会发言材料。最近林地球同志对建没美丽厦门的筼筜湖步行道规划的建议也受到规划者与《海峡导报》的高度重视。

林地球常常说:“不管是作为一名参政党的成员,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无论从国家干部,还是从科技人员参政议政是我份内的事和应尽的职责,因为所谓‘政’就是众人的事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注重调查研究,想出一些‘点子’,就是想帮咱们的政府把应办但还没想到,或是想到但还没较成熟办法的事办好。”为此,他将物质利益看得很淡,有人想为他创办“点子公司”、“咨询公司”、都被他谢绝了,他说:参政议政就是不挂牌的点子公司。他常说:“平静中要有关心家乡的热情,平常中要有建言献策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在平凡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多年从事环保的专家学者、作为参政党的重要成员,林地球深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他在市政协、区政协、民盟省委、市委的各种会议上、在厦门市广播电台上“有声”;在《人民政协报》、《群言》、《厦门政协》、《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厦门特区论坛》、《海峡导报》、《厦门特区快讯》、《东南早报》、《厦门科技》等媒体上“有文”;在市电视台“政协视点”、“十分关注”、“沟通”、“闽南通”等栏目上“有影”,频频就环保、教育、规划、科技、经济、交通、旅游、民主监督、对台工作、参政党建设、统战理论研究等问题建言献策。近十年写了80多篇建言献策的文章,近15万字,对促进厦门公益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八闽夕阳红、助力中国梦”先进典型系列报道之七:平凡之中的智慧人生——集美大学 林地球同志先进事迹已关闭评论
  • 2,036
    A+
    2014年01月27日
所属分类:盟员风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