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三尺讲台,谱写无悔人生 ——写在庆祝朱小丽老师退休欢送会上

  

逸夫中学支部   廖彩娥

题记: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今天,朱小丽老师光荣退休,我们逸夫中学民盟支部特意组织活动,庆祝朱老师退休。我,作为朱老师的同事、姐妹,也百感交集:既有不舍的惆怅,也有为朱老师开启人生新一段旅程的开心!回顾与朱老师朝夕相处的十多年,我心里充满了对朱老师的无比崇敬之情,特写如下印象,以示庆贺,也是自勉!

印象一:心中有爱,润物无声。

著名教育家郑委老师说过一段话:做老师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爱上你怎么才能做到让每个孩子都爱上你呢?老师必须要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想要爱每一个孩子就要从爱最差的孩子着手作为老师,能爱孩子,能把孩子教育好,才能真正体会到做老师的光荣和骄傲。【摘自郑委老师博客:《教师已经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

作为一名同样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年的老教师,看到以上内容,我自己是感到深深的惭愧!但在与朱老师共事的这十多年,我看到朱老师做到了。记得2010——2011年朱老师和我同样在毕业班,而那一年朱老师因为膝关节髌骨损伤,于3月份入院手术治疗。在朱老师住院的一个多月里,班上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念着她,她的历史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大家盼望她早点回到教室。朱老师出院后伤口还没怎么恢复,而毕业班马上面临会考,为了孩子们,朱老师提前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记得当时十班有两个孩子,属于智力上有缺陷的孩子,各科成绩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考个二三十分。但朱老师没放弃这两个孩子,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两个孩子补习,关键是朱老师并不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真心爱孩子,她对孩子的真诚让孩子很乐意学习。结果中考会考成绩出来,这两个孩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正是朱老师对孩子真心的爱和尊重,唤醒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为老师”学好这门学科。我认为能把差生”教好才是老师无尚的光荣和骄傲”,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在学生身上倾注一颗爱心,朱老师做到了。

今天,在我们民盟为朱老师举办的欢送活动中,也闻讯赶来了好多已经毕业的朱老师的学生,他们为朱老师带来了一束束鲜花,还有生日蛋糕……当年的小毛孩如今虽已成人,但谈到朱老师当年对他们的教育,他们一个个赞誉有加,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朱老师也一次次感动得落泪。正所谓: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

印象二:邻家大姐,关爱有加。

朱老师不仅是对学生有爱,对同事也同样关爱有加。她在家做什么好吃的,经常会拿到办公室和大家分享,有时候看到哪个同事没来得及吃早餐,若凑巧她手上有吃的,总会拿出来先让别人“填填肚子”;若哪个同事遇到了困难,朱老师总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若哪个小年轻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朱老师知道后总会耐心地开导,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记得朱老师刚调到我们学校时在学校宿舍住过一段,那时候,她家就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年轻们的家,只要她家煮什么好吃的,大家总会闻香而来,有时候你一口我一口尝一下就把一锅好吃的尝光了!我女儿小时候爱吃水饺,我这个南方人不会包,朱老师每次会拌好肉馅、和好面拿到我家来给我女儿包饺子……

朱老师在我们单位算比较年长的一位,她是我们学校退休的第一位女教师,同事们尊重她并不仅仅因为她年长,而更多的是她对人的真诚和豁达。难怪在她退休之时,有好多同事不舍,有个同事在微信圈内发表感言:朱老师就像邻家大姐一样关爱着我们,今天她要退休了走了,我心中真有太多的不舍与惆怅!这句话,道出了我们逸夫很多人的心声。

印象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朱老师为人谦虚,淡薄名利,低调做人的风格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朱老师19995月从宁夏银川调入我校,在宁夏银川朱老师在班主任和历史教学中成绩斐然,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曾荣获自治区及银川市历史教学技能一等奖,在自治区历史研讨会上做观摩教学,有录像课获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荣获二等奖,多篇论文、教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的刊物及地方刊物上发表,曾受人教社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历史学术研讨会。但调入我校后,她从不在别人面前谈到她以前的成就。在我校工作不久,2004年成为市级教学骨干,多次成为区级学科教学骨干,她的一节录像课作为课改观摩课由人教社配套发行全国,多次参加《课堂教学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的制订或修订工作,也曾多次参加市中考试题的命制,承担课改经验讲学工作……在全市同仁中,朱老师的为人和业务水平有口皆碑!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这么多年以来,她从不和别人争名夺利,居功自傲,反而处处谦虚,处处上进。作为一名盟员,朱老师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盟市委每周一次的沙龙,朱老师只要有空一定参加,她说,在沙龙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长不少见识!我经常为朱老师的这种积极好学精神而折服。去年朱老师被评为优秀盟员。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是为师、从师的法则;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是教师的灵魂。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朱老师正是本着上面的理念,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影响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像路标一样引领着学生前行。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的伟大和人格魅力!

 

  • 37年三尺讲台,谱写无悔人生 ——写在庆祝朱小丽老师退休欢送会上已关闭评论
  • 2,534
    A+
    2015年07月21日
所属分类:盟员风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