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视点 2014.11.17 - 厦门电视台
故事厦门,精彩分享。欢迎收看政协视点。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教改试点,厦门市在2011年就提出“在2012年底前实现各区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底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内较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目前为止,厦门的六个区均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可以说已经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但是离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根据民盟厦门市委各支部的深入调研,目前制约我市义务教育走向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岛内外义务教育发展的明显差距,体现在岛内外名校分布不均,师资力量悬殊,教学质量差距大等方面。除此之外,我市的义务教育还存在着城市优于农村、岛内西部优于岛内东部等许多发展不均衡的地方,市民群众对于高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期待日益增强。
在此次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者还提出,一个人的教育是系统化的,是终身性的,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要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实现,还应考虑到完整的人才教育体系如何进一步走向均衡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强大国家实力意义重大。今天,不仅我们的义务教育要继续走向高质量的均衡发展,同时还应将均衡发展的理念,纳入幼儿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领域。好,感谢收看本期的政协视点,再会。
日前,民盟厦门市委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厦门市基础教育研讨会,来自我市义务教育战线上的优秀人才汇聚一堂,围绕如何使我市岛内外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真知灼见。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现在厦门六个区在2012年叫做都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所谓基本均衡,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来说的话,基本均衡的背后还有一些基本不均衡的学校,一些基本不均衡的学科,基本不均衡的一些教育现象存在。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苏宜尹认为,这几年我市的义务教育工作在贯彻各级文件要求上是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离真正的均衡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任、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苏宜尹:我们厦门市原来做的中长期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有提出来要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按照国家的规定,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实它还是在硬件配置上面,学校办学上面,教师配置方面,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以及教育的投入方面,等等这些方面来体现的,那么目前来讲,应该说我们厦门呢,还是有一些问题,有一些困难啊。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在硬件建设上要实现基本均衡,更关键的是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对于我们厦门特区来说的话,要达到硬件建设基本均衡,应该说六个区域差距不大,那么的话,均衡的对象应该说是属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全体学生,我们要让他们同享一片蓝天,在同一个区域里面,在同等条件下接受义务教育。
同时,我市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也是义务教育走向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任、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苏宜尹:特别是很多外地的一些子女涌入厦门,对我们厦门的这些义务教育完成任务是很不容易。
来自湖滨中学的高级教师郑银叶则认为,所谓的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依据同一个标准来塑造每一位学生,而是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
厦门民盟湖滨中学支部支委,高级教师 郑银叶: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然后让他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每个孩子都在他的特长上有所发挥,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那我认为这个均衡是可以做到的。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我市义务教育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的实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均衡。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教师的素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从师资队伍来说,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外,我们从中学基层委观察到的角度来说,是岛内外差距或者不同区域的差距。
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均衡,不仅表现为区域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存在差距,同时还表现为同一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存在学科性的差距。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其实不光岛外,岛内很多学校,我们现在的话,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办法做到配齐配足所有学科的教师。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苏宜尹:体育啊,音乐啊,劳动技术啊,等等方面综合实践啊,像这些学科的老师是不是全部满足要求呢,全面满足课程自身要求呢,确实是结构性的失衡。
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岛外地区表现得尤其明显,特别是在村一级小学,甚至连一些主修的课程都无法配备专职老师。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从我们的调研了解来看,公办校这一块,岛内的学校相对好一点,但也有一些学校特别是技能课的老师配备,还没办法说所有的技能课,都是专任教师在任教,岛外的一些学校呢,特别是村级的一些小学,语数老师配齐了以后,英语又很难都是专职老师在教,那么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这些学科,目前的话欠缺还是比较严重。
如何解决我市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区域性与结构性失衡问题,是我市义务教育走向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厦门民盟中学基层委主委 杨书松:让厦门的基础教育向高质量均衡发展,第一个就是要有规划,有计划地去引进人才,包括每年的优秀毕业生的引进,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第二个的话,就是引进来以后,要注意不同学校人才的分配问题。
除此之外,与会人员还提出,改善师资结构,实现教育均衡,还要鼓励教师队伍的自主流动,重点是引导市属校向区属校流动、从岛内向岛外流动。
翔安区政协常委、民盟翔安支部主委,陈式川:一方面区域内的可以建立长效的教师和校长的合理流动机制,达到师资的均衡,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岛内的优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延伸,推进校校合作,委托管理,以及小片区的管理,利用岛内的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
与会人员指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除了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之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不断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管理体制。
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苏宜尹:岛外一些区,比如讲这个是我们原来的翔安区,同安区,这个因为历史的原因,它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建议我们市政府,市里面有些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向同安,翔安倾斜。
翔安区政协常委、民盟翔安支部主委陈式川是巷东中学副校长,他认为,岛外的义务教育管理应多借鉴岛内的成功经验。
翔安区政协常委、民盟翔安支部主委,陈式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在这一个方面,岛内做得非常好,我们岛外的显性的是解决了,但是隐性的择校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该向岛内学习,借鉴,如电脑派位,小片区管理,市郊区的一定要达到100%的落实
来自湖滨中学的郑银叶提出,要在薄弱校或中等校之间,建立一个课改联盟,以达到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均衡发展的目的。
厦门民盟湖滨中学支部支委、高级教师 郑银叶:现在正在做的是薄弱校的这种课程改革,但是这个都是我们民间的,那我们希望就是说政府有可能或者教育局有可能给这些学校统一搭建一个课改联盟的平台,那可能在推进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就更快更好。
思明区政协常委陈希梅认为,目前幼儿早期教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我市早教市场则良莠不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现有的早教机构进行排查、清理、规范,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幼儿早期教育,充分体现其公益性和普惠性。
思明区政协常委、民盟思明区基层委副主委 陈希梅:教育主管部门不光是要筛查,同时要把平时的常规管理要纳入到他们的管理之中去,比如说教师的培训,比如说我们对它的定期检查,然后对它每年的年审等等,都要进行一种管理,就像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我们的幼儿园一样,能够规范地管理。
翔安区政协委员林琳则认为,政府不仅要在早教市场上加大清查和管理力度,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加大对0到3岁幼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民盟厦门市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翔安区政协委员 林琳:之前我们幼儿教师接受的教育,都是以三至六岁幼儿的心理啊,教育学为主,对于零至三岁这一块,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教师培训这一块还是需要加大很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