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城——莫斯科印象之一

绿 色 之 城


  —— 莫斯科印象之一


·温远坤·



9月17日晚从圣彼得堡坐火车前往莫斯科,夜间到达宇宙大酒店住宿。酒店建筑宏大,建于1989年,苏联宇航员首次登月纪念并命名的,有1799间客房。我们住了二个晚上。在莫斯科二天里,我们游览了麻雀山上莫斯科大学主楼,俯瞰莫斯科全景;参观了经济成就馆及金喷泉。游览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莫斯科街头绿化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幽雅与和谐。人在其中,既可体验到乡村的清雅,也可体验到城市的繁华。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包围着城市,绿化气势非凡,令人羡慕。


从资料显示,从历史上看,俄罗斯这个民族有传统的绿化美德。十月革命胜利后,1930年开始实施了名为“绿色城市”的城市改建方案;1935年城市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91年,莫斯科城市新规划,把建设“生态环境优越的莫斯科地区”作为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之一。经过长期不懈的科学绿化,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绿化系统,使今天的莫斯科又重返森林怀抱。目前全市有12个自然森林区,900多个街心花园和公园,城市绿化率超过40%,人均绿地45平方米,莫斯科市区外缘有18万公顷防护林,由于城外缘有大片森林,城市空气特别清新。莫斯科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市绿化率高,政府规划是基础。绿化的原生态特色。道路两旁、居民区之间的树木层层叠叠,树种多是当地常见的小白杨、桦树等,树木和草坪大都按照其自身的生长环境来进行种植和养护,有些地方如从市区到国际机场公路两旁的树木具有原生环境的特色,桦林成片;人工物件在绿化中非常节制,各种指示牌、广告牌都刪繁就简,不画蛇添足。


因地制宜适当丰富绿化元素。有的主干道行道树采用了苹果树。我们去中餐馆的行道树就是苹果挂满枝头,掉落地上不少,也沒人去拣,导游说不能生吃,只用于做“色拉”。城市建筑与绿化相得益彰。莫斯科市区大多是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数量有限,建筑物周边绿化面


积大,大多树木成林,环境宜人。绿化是以乡土树为主,绿化结构为乔、權木为主,草坪通常只为森林的点缀,而且大多数是自然混生式的,适应性强,不需要刻意修剪整形,洒水施肥,扫叶除杂等,加上俄罗斯人的文明素养,不乱丢废弃物,整体环境舒适宜人。树林的作用大大优于草坪。一亩树木一年可吸附各种灰尘20公斤——60公斤,每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制造49公斤氧气,可共65人一天之需。城市居民如果每人拥有10—15平方米的树林,即可依靠林木的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正常含量,维持人体呼吸的代谢平衡。许多树木散发的芳香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一亩松柏每天可以分泌200克针对结核、伤寒、痢疾、白喉杆菌的杀菌素。因此,通过生态林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随着现代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林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把林地引进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城市中去,以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应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 绿色之城——莫斯科印象之一已关闭评论
  • 1,961
    A+
    2011年02月08日
所属分类:文苑百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