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盟团结紧 事业向前进——纪念中共“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
·民盟离退休支部 郭国音·
在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的时刻学习“五一口号”,对于我们解放后入盟的盟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盟领导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开创海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尽绵薄之力有重要意义。
回顾入盟以来的经历,我亲身体会到“党盟团结紧,事业向前进”。作为盟员,我牢记一切活动都要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因为民盟和中共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从一个具体单位来说也如此,像学校,党盟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因此,民盟在发展盟员,开展有关社会活动应主动取得党支部的支持,同样,中共也应团结民主党派。“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和民主党派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共建大厦。
回顾民盟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支部的建立、发展过程,感受颇深。该校是95年新组建的,当时,只有我一个盟员,在盟泉州市委的指导下,我向党支部和董事长提出发展盟员、成立盟支部的建议,马上得到他们的支持,董事长的女儿第一个申请入盟,我是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注意在教学骨干中物色盟的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及时向党支部通报后发展,党支部对民盟的工作也非常支持,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发展了六个盟员,并建立了洛江区第一个民盟支部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支部。盟支部紧密配合党支部在校的中心开展工作,党盟奋斗目标一致,工作着力点相同,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由于私立学校生源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困难大,盟在贯彻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中,动脑筋,想办法,大胆探索,在实施同一年段按学生文化程度高低编成“提高班”、“特长班”的举措中,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长班”重点在武术技能方面加以发展;而“提高班”的学生,重点在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学校“提高班”的学生,实际上,文化水平并不高,因为在招生时,文化成绩好的已被各县、市的重点校,像割韭菜一样地招走了,而到私立学校来求学的,大量是三类以下的学生,面对现实,民盟在贯彻学校“提优补差”的举措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盟员大部分是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他们重任在肩,我当时已是分管中学副校长,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补习语、数、英,并要求教师到办公室坐班,随时为学生答疑解难。经过一学期努力,学生进步明显,学校招生明显增加,由一百多人,增加到三、四百人。
以后由董事长的儿子接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我也任常务副校长,党盟工作配合更为默契,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提出“凡中考成绩达泉州一中、五中录取线以上者,三年免费在校学习。”采用招收好的学生三年免费来校学习,可以吸引农村成绩好而经济有困难的考生,而这些考生能吃苦,经过三年努力,考上大学可能性大。这一提议得到董事长和党支部的全力支持,经过三年努力,学校高考成绩达录取线名单名列洛江区第一名,当年学校招生明显增加,学生增至千余人。
民盟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主动建言献策,党支部对民盟也十分信任,在学校管理改革方面,主动要求民盟加以配合,像中学部领导层人事调整时,在宣布人事前,希望盟组织事先做好盟员的思想工作,支持新任领导,使新旧人事交接很顺利。同样,泉州市委、洛江区委对民主党派也很尊重,像洛江区委书记人事调整时,泉州市委组织部召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进行征求意见等。不仅如此,校党支部对盟的组织建设和盟务活动也非常支持。每年,校民盟支部要组织盟员到外地调研、旅游,民盟在教师中口碑很好,很多老师羡慕盟员,要求入盟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几年共发展了廿六位盟员,支部也被盟福建省委评为基层的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