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节人多情——6月26日,又是个“医师节”,和所有的行业节庆一样,医师节,显然是属于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节日。这24小时的荣耀与纪念,凝固了我们的医生之路,也凝结了我们的一生之情。
2017年,仍是医师节,这是自豪的一天,为“医”喝彩,致我25年的行医路,这一路,路过了我的青春,绚烂了我的风景,收获了我的事业,丰富了我的人生。医师节,也是怀念的一天,为“师”提笔,敬这25年来,在医路上,为我点燃心灯的那些恩师们……
医师节,说说“医”。“妈妈,如果人生可以再选择一次,你还会做医生吗?”孩子读了一篇调侃医路不易的文章,巴眨着眼睛递给我看,这是一篇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文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因为医生一辈子都路上,在学习的路上,在培训的路上,在实习的路上,在研究的路上,在手术的矛盾中忙碌——大学,“医”路要多走好几年,好不容易毕了业,才发现自己压根还没资格踏上“医”路,培训实习了若干年,人已至中年,而堪当重任以后,几乎也顾不上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了。对于这一切,孩子深有体会,因为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对他“爽约”,而他想约的,只是和我一起吃一顿海底捞。
是的,这一切,都意味着,“学医”是一条艰难的路,所以被网友调侃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我想从医之人都应该深有体会。如果人生可以再选择一次,你还会做医生吗?孩子的话也让我陷入沉思。
6月,蝉鸣之夏,如25年前的那个毕业季。想起从前,便念及吾“师”。
那个夏天,我正式成为了上海一家医院的实习医生,带着所有对自己即将成为医生的美好憧憬开始了新的征程。开始工作,也开始了似乎永无止境的轮转学习,这个月到这个科室,下个月又到另一个科室,最后,到了骨科,身为实习生我面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患者”。我仍然记得首次帮患者打点滴时那颤抖的手,这双如今握着柳叶刀经历无数大小手术的手,当时是那么颤颤巍巍,仿佛和患者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找血管,我竟三次打偏。而正是我的第一位患者的鼓励,融化了这层屏障,让我勇于尝试第四次。
“你要有心灯一盏,这盏心灯,要在我们医者的心间长明,那就是我手握着别人的痛苦和生命,我要救苦救难,我要挽救生命。”最后,我才知道这个意外分配给我的首位患者,是意外在车祸中受伤的一位主任医师,他说的话,也为我的手能紧紧握住柳叶刀注入了“心”的能量。
25年,我接生了2万个孩子,我的技术多一分精湛,产妇和孩子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妈妈们肚子上的伤疤就少一寸,痛苦就少一分……我如履薄冰,却不是因为惧怕惩罚,而是心怀对爱与生命的敬畏,心怀对慈悲与希望的执着。
最后我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会的,从妈妈第一天穿上这身白大褂到现在,25年,从未想过放弃。救苦救难得到的那份安祥,是其他非医者所体会不到的——就像,不做妈妈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付出母爱的欢乐一样,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妈妈都能平安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