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参加市政协“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对口协商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8月5日上午,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召开“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对口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詹沧洲,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陈昌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社法委王丽玲主任、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黄敏沁、无党派界别召集人黄秀惠分别作专题发言。民进市委主委吴丽冰、农工市委副主委陈育斌、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林金水、台盟市委副主委陈敏伟等党派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各自分管的工作,并与发言单位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协商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事宜。协商会由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吕庆端主持。

黄敏沁副主委代表市政协民盟界别作《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提升我市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水平》专题发言,她简要介绍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民盟界别对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她在发言中指出,“互联网+”时代为使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现实条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应该紧跟信息化发展前沿,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翼齐飞。2015 年 2 月,我市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启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公开招标“厦门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并由中标单位投资设立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平台运营,同时开通 12349全市养老服务热线,营建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服务圈,打造“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助老员的紧密结合,实时链接市民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咨询、紧急救助、保健康复、家政服务、送餐送药、陪诊陪聊、心理关怀等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服务。

然而,由于养老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在实际运作中仍面临群体培育、信息共通、路径保障、盈利模式等诸多挑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平台知晓率、普及率不高,规模化优势尚未形成;2、信息互联互通存障碍,养老大数据库建设难;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难;4、医养结合难落地;5、社会服务组织和养老服务人员紧缺,养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6、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和规范的行业标准。

为此相应提出六条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氛围将信息化养老落地根植到社区,实现社区养老信息化与12349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2、整合养老信息,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市区协调和部门配合,统筹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逐步整合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以厦门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12349)为基础,提炼出一套养老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接和整合各区、街道、社区及医疗、民政、社会组织的养老数据。3、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在全市社区按照“有人员、有电脑、有电话、有老人信息”的标准推进养老服务站建设,落实社区服务站助老员制度,并有效衔接信息化平台。4、推动医养融合,提升医养护一体化水平市民政、医疗部门应当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养老与医疗服务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推动社区医院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相互融合、全科医生与社区助老员紧密配合,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巡诊等服务。5、着力培育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引导专业化社会组织和企业与市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签订协议,加盟、参与、托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升为老服务队伍的整体能力。6、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财政对养老资金的投入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运行扶持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

(詹永智)

IMG_1171 IMG_1197

  • 民盟界别参加市政协“推进我市居家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对口协商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已关闭评论
  • 3,017
    A+
    2016年08月05日
所属分类:参政议政  要闻动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