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参加市政协十二届四十七次主席会议“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专题协商议政

詹永智

6月20日,厦门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四十七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专题开展协商议政。市政协主席张健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钟兴国、詹沧洲、江署霞、魏刚、陈昌生、黄世忠、高玉顺、黄培强、陈永裕、黄学惠、秘书长张仁苇等出席会议,本次协商议政邀请市政府副市长黄文辉,市编办、发改委、经信局、卫计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法制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等单位负责人参会并互动。

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农工党厦门市委、民建界别活动小组、民盟界别活动小组、民进界别活动小组、致公党厦门市委、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台盟厦门市委、无党派人士界别活动小组、俞娟委员等十个单位和个人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提出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

民盟市委副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齐晓玲代表市政协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在会上作了《进一步完善我市院前急救模式的建议》专题发言,分析当前我市院前急救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市院前急救模式的建议。

齐晓玲副主委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国内外主要的急救模式均是基于现有的医疗体系形成的,各有优点与适应性。我市医疗急救中心属独立型模式,这种模式将急救体系作为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提供给社会,实现了急救与指挥的高度统一,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此模式政府投入比较高,队伍稳定性较差。随着我市城市发展、区域服务人口急剧增加,市民的急救服务需求呈迅猛上升趋势。我市现有的急救站点及编制人数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急救水平更是不足。在编制和站点建设受限的情况下,建议我市着眼于急救中心急救力量的可持续拓展和增强以及人员队伍稳定,结合国内各地模式的优点,构建一个独立为主、依托为辅的“混合型”院前急救体系。这样既能保证有一定规模的应急保障力量,又能引入新生力量缓解目前我市院前急救超负荷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减轻财政、编制负担。

P60620-153918 P60620-153539

  • 民盟界别参加市政协十二届四十七次主席会议“加强我市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专题协商议政已关闭评论
  • 2,518
    A+
    2016年06月21日
所属分类:参政议政  要闻动态
标签: